“卖饺子,卖饺子,二哥的饺子团团圆圆的……” 4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到了吃元宵的时间(即“汤圆” ”)。 为什么要在正月十五吃元宵?
天津民俗专家高承元解释,汤圆曾俗称“元宵”,原意为“上元节之夜”。 ”。后来,当晚吃汤圆的风俗开始流行起来,这种特殊的食物也被称为“元宵”。
高承元说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有人说唐代有吃“粉红果”的习俗,推测是元宵节的前身。宋代有可靠的记载,著名诗人周必达的诗就是明证。诗曰:“今夜几时?团圆,万事如意。汤官寻旧滋味,厨娘惊新作。乌云中星光璀璨,珠光宝气。浊水中飘……”诗的标题有点阴险:“熬元宵浮球,似前人未作诗,客厅四韵” ,但据透露,“元宵煮富元子”是前人没有讲过的。
“元宵”之名盛行于明代。 《明宫史》说:“初九后,吃元宵。”还有一个详细的描述:它的制作方法是在糯米粉上洒上水,擀成核桃大的形状。元宵节又称“汤圆”。清同治年间的《巴陵县志》说:“在‘元野’做汤圆,叫‘吃元宵’。”周必达的诗说:“团圆也是一样”,就是元宵夜月圆,汤圆也是圆的。吃汤圆的意义依然是过年的主题:团圆的象征。
说起汤圆,近代史上还有一则轶事。据说,袁世凯称帝,举国反对,心有愧疚,喃喃自语。其属下援引《巴陵县志》称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元与元语同义”。单词。元听他的话,下令将“元宵”改名为“汤元”。但这个传说从未找到书面依据。袁世凯倒台后,大部分地区恢复“元宵”之名。 (新华社天津3月1日电 记者 周润健 蔡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