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尽管金价大起大落,但银行发行黄金理财产品却越来越火。不少投资者注意到,往年发行频率不高的黄金理财产品,今年以来越来越火爆。更频繁地出现在投资者眼中。
尽管产品数量激增,但截至5月17日,成熟的黄金理财产品整体收益持平。
飙升的循环
溥仪财富统计显示买黄金,今年1-4月,银行发行的黄金理财产品(包括直接投资黄金、与金价或相关资产挂钩的理财产品)共47款,其中第一季度发布33款,较去年同期9款增长267%,今年1-4月发布的产品总数已远超2011年发布的29款。
今年以来,中资银行在黄金理财产品上的“实力”成为推动此类产品发行量剧增的主要动力。据溥仪理财统计,2011年黄金理财产品的主要发行人为外资银行。 5家外资银行共发行19种产品,占发行总量的60%以上。今年的情况完全不同。 1-4月,5家中资银行发行了40款黄金理财产品,占比86%,3家外资银行共发行7款。
在国有银行中,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已成为黄金理财产品发行量最大的银行。两家银行共发行了33种产品,占发行总量的70%以上。其余中资银行中,仅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发行了此类产品,分别发行了1、5和1个。外资银行方面,仅渣打银行、兴业中国和星展银行分别发行了1、2和4个产品。
看涨仍然盛行
从收益类型来看,黄金理财产品大多为保本(包括保本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 1-4月两大类产品共发行45种买黄金,占总量的96%。 %;只有两种产品是非保证可变收益产品。这与 2011 年此类产品的发行类似,反映了在投资者对风险相对较高的投资产品黄金更为谨慎的情况下,银行对保护客户本金的谨慎态度。
从银行发行的黄金理财产品的收益设计情况来看,除了2011年发行的很多产品外,很多产品设计为区间型,部分产品设计为看涨。今年以来,受金价低迷影响,部分银行开始发行一些看空黄金理财产品。
根据产品运行过程中黄金价格达到其设计触发水平所获得的收益率不同,黄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设计可分为看涨型(包括正看涨型和负看涨型)类型)、看跌(正面和负面)和区间。
看涨类型通常设置高于开盘价的价格水平作为触发水平。未来金价升破或达到该水平时,投资者将获得较高的收益,反之则获得较低的收益,该产品为正看涨类型;反之,如果产品设计成当未来金价上涨不超过或达到触发水平时,投资收益较高的将获得较高的收益,否则将获得较低的收益。
看跌通常将低于开盘价的价格水平设置为触发水平。当未来金价跌至或低于该水平时,投资者将获得较高的回报,否则将获得低回报,该产品为正看跌类型;相反,如果产品设计成当未来黄金价格不超过或达到触发水平时,投资者将获得更高的回报,否则他们将获得更低的回报。
也有产品设定比初始价格更高和更低的价格水平作为触发水平(相当于一个有上下区间的区间),当未来黄金价格上涨(或下跌)达到或突破时通过触发水平,投资者将获得高收益,而当未来金价始终在该区间内运行时,投资者将获得低收益。
当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产品,即未来金价始终在区间内运行,投资者将获得更高的回报。一旦突破或达到上限或下限,投资者只会获得低回报。也有系列产品设计比较特别。有的以金价在自己设定的价格区间内跌落的天数作为计算收益率的依据,有的以金价最终上涨等条件作为计算收益率的依据. .
溥仪财富统计显示,今年1-4月银行发行的看涨型黄金理财产品仍是主流。共有30个产品,包括26个负面看涨产品和6个正面看涨产品。看跌的产品,虽然今年备受瞩目,但只发布了10个。最后,有5个是区间类型的产品。
详细了解每种产品的优势
今年以来,国际黄金价格一直在波动。继1、 2 月份的大幅反弹后,已经放弃了 3 月份几乎一半的涨幅。虽然 4 月份保持稳定,但 5 月份黄金价格再次暴跌。并进一步回吐今年的所有涨幅,并可能突破去年年底触及的 1,550 美元左右的低点。
如此波动的趋势,使得今年银行发行的黄金理财产品表现参差不齐。
截至5月17日,溥仪财富统计显示,1-5月到期的黄金理财产品共计36款。根据发卡行的统计,工商银行以12笔会费位居榜首。 ,其次是工商银行,10个到期产品,招商银行,4个到期产品,其余包括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厦门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兴业银行等。每个有1-2个产品过期。从收益设计类型来看,看涨产品19个,其中负看跌产品14个; 10个看跌产品,包括9个正面看跌产品;和 6 个系列产品。
从收益实现的角度来看,由于只有工商银行和光大银行公布了部分成熟产品的收益率,我们只能根据其他银行的收益设计条款来估算此类产品的收益率。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不大,但并不代表产品最终效益的实现。
工行发行的所有黄金理财产品均为负看涨型,其特点是设定较高的触发价格(通常在2000美元左右),因为该行1-5月到期的产品早在年底就开始运营去年,国际黄金价格在过去六个月中一直低于 2,000 美元。因此,该行12款黄金理财产品全部“轻松”实现了4%-5%左右的高回报。
1-5月到期的中国银行黄金理财产品多为看跌,共6种,其中5种为积极看跌。在看跌产品中,只有1个主动看跌产品实现了高收益,其余的都只实现了低收益。主要原因是银行发行的利空产品主要在去年底和今年年初发行,产品期限一般为3个月。在此期间,金价在1、2 月份经历了强劲反弹。 ,所以即使4月金价回落,也不可能达到触发价;而3月中旬发布的负空产品周期只有39天,期间金价始终处于盘整状态,因此未达到触发价。此外,中行发行的4只看涨产品中,除1只被动看涨产品获得高收益外,其余3只积极看涨产品均仅获得低收益。主要原因是对金价短期走势的误判导致产品无法获得高收益。
1-5月,招商银行共有4只黄金理财产品到期,均为正空,其中1只高收益,其余均低收益。该高收益产品主要是由于5月8日以来金价快速下跌所致,该产品的期末观察日为5月15日,当时该产品已跌破触发价,从而获得了高额回报。另一个积极的看跌产品“错过”了触发价格,因为期末观察日提前了大约 7 个交易日,当时黄金价格刚刚开始下跌。
此外,光大银行发行的两款产品其中一款未能实现高收益。原因是自去年8月以来金价经历了一轮暴涨暴跌,使得金价很容易突破产品设定的区间,而产品的设计就是让金价突破其设定区间以获得低收益,所以最终只能获得3.4%的到期收益率。
1-4月到期的外资银行黄金理财产品有5种。外资银行的这些产品大多是结构化的,设计复杂。另外,部分产品的公开信息有限,收益计算难度较大。
整体来看,截至今年5月17日到期的黄金理财产品整体表现一般,16款产品实现高收益,16款产品未能实现高收益。从实现高收益的产品来看,多为负面看涨产品,有14个产品;正面看跌产品有2个产品。未取得高收益的产品中,正面看跌产品有7个,正面看涨产品有5个。
可见,虽然金价自3月以来经历了一轮下跌,并在5月进一步下跌,但实现高收益的看跌产品却很少,很多产品踩错了“节奏”,而看涨产品除了表现较好的负面和看涨产品外,其他产品也表现不佳。
这反映出银行在此类产品的设计上还欠着一些“火”,投资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切不可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判断。一旦购买了某种产品,就相当于同意了该产品的收入条款。如果产品最终没有获得高收益,投资者只能自己承担风险。